本帖最後由 远黛青山 於 2012-7-16 15:19 編輯
佛教中以酒为戒,意在普通众生本已生来糊涂,喝酒后更是迷迷糊糊,不清不楚,所以酒本身并不是罪恶,只是平常人喝酒,酒后乱性,做出杀、盗、淫、妄之恶事;而真正的修行得道者,喝酒对他们来说是毫无意义的,心里已经不执著物的表象,也就没有什么会障碍自己的心了。
突然想起和尚背美女过河的故事:两师兄弟游方,途遇一条河,见一女子正想过河,却又不敢过。师兄便主动背该女子趟过了河,然后放下女子,与师弟继续赶路。
一年后,师弟问道:师兄,您上次那么主动背那个女子,背完之后还挺欢喜的,这不是犯戒了吗?
师兄回曰:那女子我已经放下一年了,你还天天背着!
所谓物质、烦恼之事,你见或不见,它即在那里,不悲不喜;你念或不念,它即在那里,不来不去。悲悲喜喜、来来去去的不过是我们的心。师父在《禅之随笔三》中写到,“不乐就不苦,不爱便无恨;不贪就不亏,不舍便无得;不勤就不富,不诚便无友;不落就不起,不起便无落;不生就不死,无死即无生”。如果能从事情的对立面去思考,也许下一秒就能豁然开朗,那些虚虚实实的烦恼也就烟消云散了
《兰亭集序》中有这么一句:“仰观宇宙之大,俯察品类之盛,所以游目骋怀,足以极视听之娱,信可乐也。”与其那么纠结执着于“酒”,何不去享受天地之间那一缕清风、一弯明月带来的欣喜与清净呢?
|